京味儿满满的“胡小同”系列冰箱贴、取材于故宫博物院藏品《写生蝴蝶图》的“蝶舞”手机指环支架、融入苗绣手工技艺制作的“刺梨花”笔记本……2020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文化服务专题展区内,兼具高颜值和文化内涵的特色文创产品成为吸睛焦点。
胡同文创留住老北京记忆
“跟我小时候见到的一模一样。”在北京市东城区展区的北京胡同文创“胡小同”展位,以“磨剪子戗菜刀”场景为图案的“胡同影像”系列冰箱贴和以四合院瓦片、风筝为元素设计的史家胡同图腾帆布包等文创产品,吸引了不少观众驻足。
“作为东城区文化创新品牌,我们打造胡同文创,科普老北京的文化与历史,让游客感受原汁原味‘京味’氛围。”东城区史家胡同文创社社长马牧思介绍。
该文创社在史家胡同扎根三年以来,发掘、签约了20名社区“居民艺术家”,将他们的创意包装制作成文创产品。马牧思介绍,这些社区居民都是长期生活在胡同里的“老北京”,对老北京文化有着深厚情结。有的70多岁才拿起画笔,画出了小时候上学、干农活的童年记忆;有的通过摄影,记录下胡同里“磨剪子戗菜刀”的胡同风貌;有的手绘出四合院如意门、居民买菜等具有浓厚生活气息的场景。
马牧思表示,史家胡同文创社还将推出胡同咖啡、胡同图书、胡同手作等系列产品,打造胡同里的网红打卡地,让更多人到胡同里感受老北京文化的精髓。
文博文创“让文物活起来”
紫禁城建成600年金银纪念币、“国博衍艺”系列产品……由北京市文物局主办的“文物及博物馆文化创意展区”,以“让文物活起来”为主题,汇聚了故宫博物院、中国国家博物馆、恭王府博物馆等位于北京的22家全国博物馆文创产品开发试点单位的最新成果。
值得注意的是,该展区还设有“北京文博衍生品创新孵化中心平台系列成果展览”,展出该中心近年来在文博文创产业化方面的成果。据介绍,该中心由北京市文物局与中国版权保护中心签约共建,是服务于北京地区博物馆文创开发工作的公共服务平台,汇聚了全市优质文博文创版权资源的授权管理平台,旨在推动北京文博资源创造性转化、创新性发展。
“我们实行线上、线下双重运营机制。线上对文博文创版权进行登记和授权管理,线下以举办大赛等活动为抓手,引导更多文创企业关注博物馆,实现两者对接。在这一过程中,我们筛选出设计、生产、销售等不同环节的优质服务方,进行考核、管理。文创产品应追求文化内涵,同时在创意和使用体验上满足消费升级的需求,更好地推动市场转化和传播。”该中心运营负责人李雄飞说。
目前,北京市187家注册博物馆已入驻该平台,截至今年1月初,平台已收录文博文创设计产品1500余件(套)。此次参展的多款文创产品便是其孵化的成果,如颐和园“百鸟朝凤”系列彩妆、以故宫宫门为元素的箱包、“瑞祥福寿”手机指环支架等。
特色文创助力扶贫
“请问这款笔记本可以定制吗?”在“京津冀文化协同发展展区”的“依文·中国手工坊”展位上,一位参展商拿着展台上的蓝色“刺梨花”笔记本向工作人员咨询。“这款本子很有特色,我想定制一批,印上公司logo,作为伴手礼送给客户。”
依文集团“中国手工坊”项目负责人马帮国介绍,这款笔记本是手工坊的爆款产品,笔记本表皮是鹿茸面料,上面的刺梨花图案则采用苗绣中的平绣、破线绣技艺手工缝制而成。
据了解,“中国手工坊”是依文集团打造的文化扶贫平台,经过十余年的发展,目前已建立起与全球设计师共享的传统手工艺线上数据库,收录了云贵地区的1.3万余名绣娘,同时在当地建立了16座村寨博物馆和上百家“绣梦工坊”。“她们都是有着几十年绣龄的手艺人,会绣花鸟鱼虫各种题材。我们根据设计师的创意方案,对她们进行订单式培训,制作出面向市场的产品,再把相应收益反哺给这些手工艺人。”马帮国说。
如今,通过举办线下集市、参加展览等,“中国手工坊”的客户群体正在一步步扩大。“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扶贫模式,让深山里的艺人不离开家乡就可以养活自己、养活一家人;同时,如果当地年轻人可以依靠传统手艺挣到钱,这些手艺就能代代相传。”
据了解,“中国手工坊”还在贵州打造了10余条深入原生态村寨的“绣梦之旅”旅游线路。